2023年师生关系问题研究论文(通用9篇)

小编: QJ墨客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师生关系问题研究论文篇一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相关概述

人的本质并不是以个体为研究对象的,是需要将其放在社会关系中,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关研究。而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主体——教师,其承担着一定的教育责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去常常将教师作为教学主体,而学生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这种师生关系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人们思想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体对自由信仰的追求逐渐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师生关系显然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某项教学活动,而建立起的一种关系类型,具有多性质、多层次等一些比较复杂的特点。现代社会中,师生关系的构建过程中比较注重“共同成长”。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将在教学中逐渐发挥出其主体地位的一些特点,比较重视学生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实现自身的价值。总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下,学生与教师将会相互理解、平等交流及互相尊重。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活动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制定活动型的学科课,将教学思想逐渐渗入到教学活动中,并结合社会现状,设计符合社会发展理念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出具有现代公民素养的思想政治课程。基于核心素养要求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其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单纯将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注重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使其成为具有现代公民素养的社会人才。基于此,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寻求开放型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及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观念及教学主旨也将发生一定的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将被赋予全新的含义。基于此,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育方式也必须进行适当的改变。由于在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直都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师获得的教学经验与当前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理念并不适应。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从学生自我发展的角度上,思考教学主旨,并加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自我完善及修正,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合。当前,新课程目标理念成为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教学观念,也是培养公民三维素质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中,比较注重师生的共同成长,建立共生共长型师生关系,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并且,构建新型的共生共长的师生关系,也能够消除以往教学过程中分割三维目标的一些弊端。总之,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都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在思想政治课程的安排上,应将学科知识、生活经验及当下的时政要闻作为教学核心,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目的。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一)寻找政治上的认同感、情感上的归属感。为了能够有效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从政治层面寻找认同感,从情感层面获得归属感。在我国社会的政治领域,政治认同感主要表现在爱党、爱国、爱人民,坚持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培养,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确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在高中的政治核心素养导向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李蒙蒙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从理性角度上加强思维的共通。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应本着理性的引导,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培养其独立的判断能力。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就是应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态度,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善于运用科学的思考方式,理性地对待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从理性角度上进行分析,应进一步加强构建共生共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结合时代发展的整体基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三)从法律层面寻求信念共增。社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法律的约束,建设公平、公正的法律社会,是实现自由、平等的基础与前提。因此,从法律层面上,构建共生共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应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制观念,教师自身及学生进行的各项活动,应全部建立在遵法守法的条件下。同时,教师应重视自己的权利及义务,也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权利及义务,使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采取举办法律法制专题讲座的方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法律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从公共层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目前,在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各方面的参与,建立全新的教学体系,采用创新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基于此,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也非常必要,这种关系体系下,教师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思想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也不再处于被动的教学条件下,双方共同参与,体现出更高的社会价值。通过本文的论述,阐述了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对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述。同时,论述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作用,并提出了几点笔者的建议。总之,教育者在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必须不断探索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促进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新型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杜蕊.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原则[j].教育教学论坛,,23(05):223—224.

[2]王跃进.高中的政治核心素养:特性分析与培育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36(11):65—68.

[3]夏新宇,谢树平.高中的政治核心素养导向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j].基础教育参考,2017,29(19):12—14.

[4]张静.注重自主发展促进情感升华——浅谈高中的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17(28):53—54.

[5]黄慧玲.高中的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33(07):113—114.

师生关系问题研究论文篇二

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师生关系良好时,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有激情,教学效果就会很好;当师生关系恶化时会对教学产生一种负面影响,学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整体教学就会很难向前推进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也正在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学生、社会的需求,而体育教学是以户外运动为主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解、练习、示范,还要与学生一起运动、游戏、比赛,在此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性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师生间和谐亲近的人际关系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师生关系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即强制型师生关系、放任型师生关系、民主型师生关系。所谓强制型师生关系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制定上课的方法、规则与要求,学生必须服从,它强调学习的统一性,学习效率高,课堂的组织纪律性好,其缺陷是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种关系模式比较适应低年级学生或刚接任的班级,学生会很快适应教师的授课方式,知道一个项目如何去锻炼,组织教学也比较容易。放任型师生关系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提出课的总体要求后,学生就可以自由选项、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只是稍加限制、干涉和指导,也就是俗语所说的“放羊”现象。它强调了发展个性,但这种管理方式只对一些自制力、体育能力强的同学有好处而对大部分学生是不利的,这也是教师惰性的一种表现,不值得提倡。民主型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做到教学民主,它要求我们体育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他(她)们的兴趣、爱好,并从中制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教学重点、练习的方法、要求等可以不按统一的标准,例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可以把考核评定的成绩按学生的不同体质来制定,不过达标成绩标准降低的同学要增加练习的次数。而在教学方法上,有的同学的一些建议会很好,如果在教学实践中被采用了,学生会很乐意接受,教师教起来也轻松,这样对师生双方都有好处,师生关系自然就亲近了。这种关系模式即强调了课的统一又兼顾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有信心和责任感,人际关系也很融洽。

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必要条件。因此,体育教师要抓好自身的建设,坚持锻炼,保持体力,认真钻研业务,全面掌握教育技能、技巧,并且要加强品德修养完善自我。在学生中树立起真正威信,从而有效地控制教育过程,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同学,避免仅与少数或各别学生交往。因为,这种个别的、小范围的关系往往会危机到体育教师的威信和集体的团结。为此,体育教师应该敞开心扉和所有学生交往,尤其对体育后进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多与他们接触,使他们信任你、喜欢你、尊敬你,进而喜欢上你的课,打消他们厌学的情绪。做良师一定要先成为学生的益友,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课,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师生关系问题研究论文篇三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教育”体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重中之重。半个世纪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许多精辟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他的伟大精神代代传。以陶为师,本人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

一、尊重——和谐师生关系的起点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老师必须设法变成小孩子,这样你才配做小孩子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健康的发展。”是啊!每个学生,每个活在世上的人都有强烈的发自心底的需要,需要别人的尊重、理解、关怀、帮助、信任。偶尔犯错误时,更需要别人的原谅。若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得先学会尊重他人。但透视现实某些教育现象,师生关系的不和谐音符在我们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的乐曲中不时跳跃。学生学习严重偏科;与某位教师对着干,师生关系僵化;对教师不信任,有什么事不愿跟老师说……这些现象不难看出: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受传统的“师道尊严”和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过分地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的主导作用和学校的升学率,把学生当作容器,要求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我不想学”,但在教师的权威和升学率的双重压力下,在教师“要你学”的威力下,学生只能委屈地应付老师,于是出现了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的不和谐现象。

我去年刚接手五(2)班,在了解新班学生情况时,得知学生彭佳葳是一个令教师和家长忙得焦头烂耳的特殊生,脾气很丑,是教师办公室和教导处的常客。这可怎么办?我沉思起来:这孩子现在已经有“破罐破摔”的思想,用一批,二吓,三告,肯定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而且师生关系也不好。如果我是他,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心里也不好受……我尝试调换了角色,设身处地为他想了想,心里有了底。

开学第二天,彭佳葳立即给我来个“下马威”——打架。请到办公室,他面不改色心不跳,斜着脖子,眼神充满蔑视,腿不住地抖动,好像在宣战:“打电话给我老妈啊!顶多到趟教导处!放马过来啊!”但我却用心平气和的语气对彭佳葳说:“我不会随便打电话给你父母。男子汉,做错了事情,一人做事一人当!”嗨!开场白竟不一样哦!他顿时有点慌了阵脚,腿不抖动了,那神情好像在说:“还有人看得起我,称我是条汉子!”我觉察到这个微妙的变化,赶紧激一句:“怎么?连承认错误的胆量都没有,还是不是男子汉啊!?”他一听,摆好架子,粗声粗气随口而出:“当然是,货真价实。不就打了他几下,谁叫他不经打。你也别扮好人,当着我的面向我妈告状吧!”我一听:还真是男子汉呢!我既不火也不气,还是心平气和地说:“我刚才说了我不会随便打电话给你父母。说话算数!老师敬重你是男子汉,咱们约法三章,如何?”他一听,眼睛一闪,这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又摆开架势说:“什么约法三章?说来听听。”事情发展在我的意料之中,我不紧不慢地说:“以后如果犯错误,第一次自己承认;若再犯,第二次再给一次机会改过自新;若再犯,当面告诉家长,并严肃处理。”他静了会,爽快地答应了。

过后,彭佳葳好像懂得自制了许多,麻烦事也少了,但我的警惕性一直不敢放松,直到有一次彭佳葳的一句话使我松了口气。“她看得起我!”一种和谐、信任的情感在我们之间传递。“我看得起他!”不就是我对他的尊重吗?!孩子的情感有时在我们成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合理的。教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他们的需要,触摸到孩子情感变化的脉搏。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应该有充分的情感投入,自然的表现,真挚的情感,用自己的真诚去影响学生。我觉得尊重像回声:“人心与人心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大山呼喊: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的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你喊:我理解你——,对方的回音便是:我理解你——;你若喊:我恨你,人家的回音能是我爱你吗?”因此,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的起点。

二、关爱——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

陶老夫子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仿佛感受到了陶老夫子爱国,爱党,爱人民,爱青年、爱学生的挚爱精神,听到了许多陶老夫子流传各地的动人故事。陶行知先生是“爱满天下”的体现者,是爱的典范。他上爱国家,下爱人民和师生。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读陶先生的书,嚼陶先生的话,你会体会到他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一位爱国志士对国家对人民对师生的一片深情。他把自己与国家的命运、学生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情至真,爱至深,是吾辈为师做人的典范。

关爱,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俗话说:“亲其师必重其道。”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以自己的爱赢得学生的爱,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的爱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全班同学一视同仁;教师的爱是神圣的,一定要爱而有度,爱而有格,爱而有方。

三、赏识——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

在读师范时,我就听过陶老夫子“四颗糖教育学生”的故事,陶行知先生批评学生用了四块糖,说了四句比糖还甜的话:1、“你比我来得早!”表扬小男孩听话守时;2、“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表扬小男孩懂得尊重人;3、“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表扬小男孩有正义感;4、“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很好……”表扬小男孩知错就改。

陶老夫子教育学生四句比糖还甜的话,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的奥秘:给孩子以信心,而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同时这种期待和赏识也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赖和真诚。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期待和赏识的积极作用,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同时也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等。

我班里的少数孩子有一个通病:自信心不强。遇到困难,很轻易就摆摆手说:“我不行!”对于这个现象,我着急啊!但我不急在脸上,不急在口头上,因为如果不这样,他们会更“窝囊”的,师生关系也会僵化。我决心让他们在平常生活中找回自信。我让全班每位学生每两周在周记本上写上自己的一个长处,并且在平常的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开始,有个别学生哭丧着脸来找我,“老师,我没有长处!”我在课外请同学帮忙找,并及时给予肯定。渐渐地,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至少都有一两个优点了,而我也不时提醒他们:你们都有优点。我还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加分的形式为自己的小组争分,大家慢慢地自信起来,干事情也利索多了,士气也高涨多了,大家合作学习的气氛也变得和谐了。我深深地体会到:在犯错误的学生面前,困难的不是批评,而是找出他们的错误的对立面——优点,学会赏识他们,才能帮助他们找到战胜错误的法宝。

半个世纪前,陶老夫子曾提醒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今天,不妨让我们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学生、欣赏学生,我们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其实,在我们学生中间,真的有爱迪生的影子;其实,每一位教师都能创造出“神奇”!让我们学会赏识我们的孩子吧!

学陶师陶,用陶老夫子精辟的教育生活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把我们的学生培植在爱的土壤上,呼吸着尊重、信任的空气,再以赏识作灌溉,那么,和谐师生关系之花一定会在校园里尽情地绽放!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我知道,在学陶的道路上,我只不过是一个初涉者,但我完全有理由相信,陶行知思想已然在我心中扎根,发芽,并会成为我一个不变的追求,永恒的信念。我会是陶园中又一个忠实的师陶者!

相关阅读:

教育叙事、案例稿写作稿要求:

教育叙事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做什么,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做什么。

教育叙事要求有典型性,能让读者有心灵的触动。情感交流;唤醒教师主体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编写要按照题目、背景介绍、案例描述、案例反思、案例点评来写。其中题目要求体现反思主题,案例描述要写出课程片段,反思要求有问题思考和反思的分析,案例点评要分析通过案例得到的经验或者教训。案例可以是写教学的反思,也可以是教学中对教育的反思。

师生关系问题研究论文篇四

新课标实施的目的是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它提供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共同面对的就不仅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因此,在师生双方对教学内容、体育知识、协作精神、行为观念及其他方面存在认知上的差异、误区时,需要进行信息沟通。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所处的位置和起的作用不同,因此,出现一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就需要师生双方都自觉的运用道德手段加以调节。做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就应先端正态度,热心的关怀每一个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冷静、公正、合理地处理,一般体育教师性子急,对学生的错误不认真分析病根,而只就形势外在表现加以处理,有时难免主观、片面不公正,甚至体罚学生,这样往往会加剧师生间矛盾,而导致教学失败。还有一些体育教师,对待师生之间的矛盾不认真检讨自己的缺点,而指责学生。这样的教师将失去威信,让学生反感,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相反,一个善于自省的体育教师,本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处理师生关系,就会迎得学生的信赖,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上好每一次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锻炼热情和积极交往的情感,同时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的良好形象和威信,靠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切实做到尊重、关心、爱护、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就能保证体育教学和育人活动的正常进行。在教育关系中,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因此,体育教师要抓好自身的`建设,坚持锻炼,保持体力,认真钻研业务,全面掌握教育技能、技巧,加强品德修养完善自我。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从而有效地控制教育过程,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处理好这些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活动积极性,是体育教师做好体育工作,取得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这种客观存在的关系,积极地研究和认识它,其意义是深远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师生关系问题研究论文篇五

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面对的是一批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中学生,所以导致课堂状况比较复杂多变,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维变化,实行相应的教育方针来应对。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开发创新性的思维进行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讨论,本文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中学生变化的心理和情感思维提出的,结合教学实践改善学生的听课状态,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初中语文新型教学模式听课状态综合能力

现代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育,应该改变传统的初中语文教育模式去全力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新型的教学模式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是学生不会产生厌学情绪,积极的愿意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可以陶冶情操的文学素养,使自身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提高和发展。而传统式的初中语文教育,学生不是课堂的主导者,语文教师的讲解能充满整个课堂时间,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参与和发言,学生在行为过程中知识机械的学习,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发展没有任何的帮助。本文从调查和分析中对传统式的初中语文教育模式中进行思考得到一定的.启发,论述了在建立良好的新型教学模式下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策略方法,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听课状态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个方面是笔者建立新型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

一、分析传统式的初中语文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教师的教育模式是要通过课堂教学内容来体现的,在苏教版的初中语文课程中,选取的作品比较丰富,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泛。这就使得学生必须充分的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中心思想和表达的情感要素,而传统式的教育模式并没有达到这一水准。根据调查发现传统式的初中语文教育模式存在四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有部分语文教师为了赶学校的教学进度,一味的追求教学速度、不重视教学的质量。导致学生学习下来像雾里看花一样不明白到底学了什么,对自身有什么帮助。第二,传统式的初中语文教育模式不重视学生的参与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只会下命令,而没有学生愿意主动地进入到学习中去,对语文知识没有真真正正的领悟和渗透,导致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下降,学习效果不明显。第三,中学生因为生理和心理容易出现相应的逆反心理,在传统式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没有过多的留意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心理变化,使得语文教师没有走进学生的内心,接触不到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不了解只是进行盲目的教育。第四,传统式的教育模式中学生认识不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没有创新性的思维面对当前改革的教育形式,对有效的、新颖的学习方法产生怀疑态度,“太胆小”不敢尝试,使学生将知识学死,不能灵活运用更不能改善自己,形成了一种固步自封的学习态度。

二、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新型的初中语文教育模式

为了合理的解决以上传统式的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种种弊端,建立新型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新型的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根据初中语文的课程教材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而且可以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型的初中语文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身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所教授的知识内容必须准确科学,不能一味的赶教学进度出现敷衍和马虎的教学态度。新型的初中语文教育模式会保证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教师不会照本宣科,使用一系列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满堂灌的教育方式。新型的初中语文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历程,注重学生的情感思想和认知水平,给予学生相应的尊重和欣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素。新型的初中语文教育模式还要求教师将语文中博大精深的文学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渊博的知识文化,通达的学识,对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使教学切切实实的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改正自身毛病和不足能起到辅助作用。接下来,我用具体的方法将新型的初中语文教育模式在听课状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进行说明。

三、新型的教育模式中提高学生的听课状态对综合能力有明显的作用

教师在建立新型教育模式时重视和注意学生的听课状态,在课堂实践中,有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在语文课堂上像是若有所思。有一次,在学习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让学生讲一讲对山东济南的印象或者了解,有的学生说济南有趵突泉、大明湖等名胜古迹,也有的学生说山东济南有李清照等名人的题词,当问到甲同学时,他回答时支支吾吾,不知所云。显然这名学生的思维开小差了,但是教师不应该过于生气或者体罚学生,可以采用先让学生坐下认真听讲,课下找学生谈心等措施,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需要使用吸引学生兴趣的方式和语言进行教育,学生的听课效率如果提高上去,自然初中语文教育的综合能力也会有明显的提高。面对在初中语文中如何在新型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听课状态,我有三点可行性的建议:

1.采用幽默式的语言风格吸引学生的听觉,比如网络语言、幽默文学语言。

2.采用新颖的教学步骤掌握学生的心理,比如学生讲课、课本剧、辩论赛。

3.采用合理性的教学任务灵活与学生互动,比如学习小组讨论、学生提问。

初中语文教师通过以上多种措施可以将语文课堂安排的多姿多彩,学生不仅能够可以参与到其中,也可以发展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学生既能充分的吸收语文教学中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又可以感受到在学习中积极向上的氛围,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得到增强。总之,在新型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师生关系问题研究论文篇六

摘要:为了给技工院校的学生们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学校班级的管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本文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入手,简单的介绍一下技工院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技工院校;班主任;班级管理;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现状

第一,忽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在一个班级的管理中,学生才应该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人,但是很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很少甚至几乎都不问学生们的意见,只凭着自己以往的经验或主观意识就下决定。造成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变成了“管与被管”。但是一个好的管理模式不仅能让班主任满意,还需要学生们感到满意,只有双方都满意了,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只有一方满意的管理模式是不完善的管理模式。第二,缺乏班级管理中的凝聚力。如今,有很多的班主任在选举班干部时要不是自己选的要不就是投票选的,在选举之前并没有特意的培养他们,也没考虑他们的人品和能力能不能胜任这个职位,在选举之后也没有对他们进行思想的教育。班干部的职位也没有轮流的更换,导致了学生之间的不团结,凝聚力不强,遇到义务劳动时也没有学生积极报名。第三,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大多数的技工院校里,每个班集体都制定了自己的规章制度、班级目标、班规以及奖罚制度,但班级的执行力度却跟不上,导致很多内容都是形同虚设的,甚至有些内容根本就没法实施,更多的内容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偏失。这样的班规跟一张废纸没什么差别。也很容易造成学生对班集体的不信任。第四,学生与教师矛盾较多。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中考失利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同时周围人群对他们的态度导致很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从而进一步导致学生失去学生的热情与信心,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情绪;同时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跟不上学习进度,容易导致学生自暴自弃,对老师对自己的关心持怀疑态度,甚至有的学生与班主任产生对立情绪。

二、如何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

第一,构建多元化管理模式。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教师应该注重抓纪律,培养他们在生活方面的一些好习惯,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他们一些好的品质,如教导他们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参与班级的管理。主任对技工院校的学生们可以适当的“放权”,毕竟学生们才是班级的主体,班干部可以通过投票来决定,而不是班主任自己一个人做决定,当然选出来的班干部需要责任心强、有能力。班级要是有什么事,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开班会的形式听取建议再做决定,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班级,从而让学生更加的珍惜自己的班级,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存在了。第二,帮助学生制定目标。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不然就是无用功,学习也不例外。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拼搏意识,让他们为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去努力拼搏。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进步的空间,辅助他们制定三个目标,三个目标是三个不同层次的,一个是理想目标,一个是一般目标,最后一个是最低目标。让学生们把自己的目标写在二张纸上,一张纸贴在后面的黑板上,让学生们之间互相知晓,监督。还有一张纸贴自己的桌子上,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要加油,勇敢奋斗,不要失去奋斗的激情。第三,合理激励学生。激励学生的方法有很多种,就介绍一些最简单的.方法;其一,我们可以用语言激励他们,在发现学生身上一个闪光点时,我们立马进行表扬,表示对他的肯定;其二,可以采用榜样激励的方法,利用考试的名次表,对前几名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后面的学生加油,争取下一次表扬的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字;其三,采用竞争激励,利用考试的名次表,在班级内部形成一股竞争的风气,鼓励学生们不仅勇敢战胜对手,更要战胜自己,树立更远大的目标。教师做好榜样,使学生真正的信服教师。第四,与家长合作。学生在技工院校学习阶段,老师与家长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老师需要给家长提供更多的有关就业的信息,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绪上的变化,另一方面,家长也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避免一切非智力因素引起的问题,搞好学生们的饮食起居,让学生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才能更有效的管理班级,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自律性很好,很少有大的违纪情况发生。对于技工院校的管理最重要的还是对学生心理的管理以及学习上的管理,当学生的情绪出现波动时,我们要及时发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导。当学生的心不在状态时,我们要把学生的心收回来,放到学习中去。让学生把精力都放到学习上去,要求学生不是三分钟热度的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来,努力拼搏,赢得辉煌未来。

参考文献:

[1]吴淑莹.基于高中毕业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8):160+180.

[2]李敬肖,刘霞.高中毕业班工作的实践与研讨[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12):8-10.

师生关系问题研究论文篇七

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两者处于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相对位置,导致教师和学生先天就处于不平衡状态。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性,使得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成为诸多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关键所在。

一、能够有效的拉近师生距离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年龄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多数小学生一方面对于教学充满好奇心,但是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总会有一定的畏惧之情。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没有处理好师生关系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获得学生的尊重、认可和信任,增强孩子对教师的依赖性,如此一来在课堂教学中孩子能够顺利的融入教学氛围中,而不是始终因畏惧之心游离在教学之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主动的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使得学生产生一种被尊重和被重视的感受,从而有效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笔者为例,有一次在接待新生的时候,笔者发现孩子始终躲在父母的背后,与他交流也得不到回应。这种情况下笔者灵机一动,针对孩子的书包说到:“好别致的书包,我也想买一个,就是不知道在哪买?”,孩子马上用自豪的语气回答“这是妈妈亲手做的,买不到的”,然后笔者就接着孩子的回答进行交流起来,从书包谈到文具,再到玩的游戏等,很好的消除了孩子对陌生环境的畏惧感,获得了孩子的认可。事实上,受年龄的限制,大多数孩子虽然对外界人和事都持有一定的好奇心和畏惧感,但是只要教师能够以真诚的语言主动和学生互动交流,是很容易获得孩子的认可的。当然,年龄较小也很容易导致孩子对教师信任因一句话、一件小事就消失殆尽,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采取措施的维护师生关系,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采取教学策略,从而让他们更乐意在学习中获得教师的肯定与鼓励。

二、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情况

对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把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虽然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来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够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来掌握学生的生活状况,但是一方面教师精力的有限性,另一方面学生生活的独立性使得教师对于学生情况的把握往往是片面的,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的与孩子进行交流来获取信息。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师生关系毫无疑问能够更好的让孩子在交流时敞开心扉的将自己遇到和看到的事情和教师分享,并在一个相对轻松的心理状态下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够保证孩子在遇到生活和学习上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向教师求助,从而有效的避免一些校园安全问题的发生。在教学中笔者曾有过相同的.事件不同的结果的经历。同样是家庭父母吵架,其中一个孩子由于和教师关系较好,因此第一时间向教师寻求帮助,在家访之后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另一个孩子由于性格较为孤僻,教师对其注意不多,随着父母吵架次数的增多最后竟然选择了离家出走,虽然最后及时的在同学家找到了孩子,但是带来的教训却是极为深刻的。如果教师能够处理好和每一个孩子的师生关系,那么很多问题就不会再发生,例如同学之间的打架、校园安全问题、家庭问题等。从这个角度来说,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获得孩子认可的基础,孩子的认可则可以保证教师为孩子的成长进行全方位的护航。

三、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很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难以控制的情况下,有的教师轻轻的一句话就可以将教学拉回到正常的轨道中,有的教师无论采取怎样的措施都难以获得成效,甚至出现师生冲突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是否处理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能够促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富有激情的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学生也乐意去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确保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学质量的不断的提高。相反,师生关系较为冷淡的情况下,很多小学生对教师没有足够的认同感,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是自顾自的做自己的事情,对教师的课堂活动完全不予理睬,甚至会出现唱反调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不仅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开展,也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长期下去教学质量出现不升反降的现象。不同于中学和大学课程,小学教学内容相对较为简单,教材的设定也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而建立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则可以确保小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所设置的各种活动,从而使得小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掌握相应的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有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人际观

众所周知的是,小孩子有两个重要的榜样,一个是家长,另一个则是教师。对于小孩子来说,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往往会影响到其未来的人际交往观,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曾花费十年对学生人际交往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小学阶段能够和教师友好相处的小学生在未来十年之内能够结识到更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朋友,相反在小学阶段和教师冲突不断的学生在未来也难以获得别人的认可。由此可见教师对小学生人际观的影响,教师采取各种措施例如交流的时候尽可能的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以真诚的语气、平等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那么学生在未来走入社会之后也必将受到教师的影响,能够有效拓展自身的人际交往范围,获得他人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陈年喜.浅论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6.

[2]朱咏梅.关于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12.

[3]官美云.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01.

师生关系问题研究论文篇八

师生关系是学校诸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质量与特色.

作者:冯婧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刊名:职业英文刊名:occupatio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71关键词:

师生关系问题研究论文篇九

一、师生关系的概念和意义

(一)新型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概念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2.新型师生关系的含义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在国外,苏格拉底提出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人“怎样做人”,[1]强调身教重于言教,注重师生关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亚里士多德和夸美纽斯都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夸美纽斯还提出教师应温和亲切并时常表扬学生。卢梭强调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提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赫尔巴特强调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2]杜威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共同经验,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全面和谐的师生观即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倡导者而且是学生的朋友。迈克富兰认为“教师有幸也有责任帮助所有学生成为内心和外在的学习者,教师的道德目标是使所有学生的生活机遇发生变化。”[3]国内最早论述师生关系的当属孔子,他提出教师要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他强调教师要了解学生,爱护学生,学生也应尊敬教师,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学记》中也强调尊师,“三王四代惟其师”。[5]唐代的韩愈提倡尊师重道,认为师生之间可以互为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如是而已。”[6]即师生关系是相对的,在道和业方面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王夫之注重教师要“正言”、“正行”、“正教”。[7]夏丐尊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0世纪90年代至今,研究者倾向于“师生互动”来代替师生关系。在谢世腰,王力主编的《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中提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应做到“教师要热爱学生,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李谨瑜认为“师生关系从根本上讲就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通过相互认知,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8]肖川认为“师生之间是公共领域中平等、理解、双向的人际关系。新课程改革强调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9]古今中外教育家对师生关系都非常重视,并做了诸多的论述,他们大都强调学生要尊师重道,教师要为人师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研究揭示了师生关系的本质,明确了师生间的时代关系,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师生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特征

目前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特点,老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性关系。语文科要达到教文育人完成其基础工具性的任务,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必须改变主从型的师生关系。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中,重点是:以公平、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很语文老师心中都有先进生和后进生的区别,并将这种区别运用到教学上,这是很不可取的,比如在宣布学生的考试成绩时,有些老师总是按照高分到低分的一个顺序,在评讲作文时,有些老师也提出名字讲评写得不好的学生的不足之处,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教师心中“优差生”的概念在作祟。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就应该彻底屏弃这一观念,对学生一视同仁,只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发现自我,健康发展。

拥有一颗平等对待学生的心,用自己的行为与学生平等交往,你会发现,师生间的平等其实并不遥远。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1.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

2.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心理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当前师生关系的存在问题及其有关影响因素

(一)当前师生关系的存在问题

1师生关系应与时俱进

学生是新的,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教育、教学、师生关系依然如故。就师生关系总体来说,在存在着急需改善和优化的复杂问题,其任务十分艰巨。2.师生间的权利和义务“位置”模糊、混乱这里涉及的首先是学生观的问题。学生观,是指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怎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怎么样的态度问题。新时期的学生观倡导: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但我们的现实大多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全程跟;教师包讲,学生只需记好、背熟;学生违纪教鞭等着你;教师“过分”,学生疏远你、报复你……厌学情绪就源于此,因为学生的自主权没有了。3.师生间的地位和心灵“代沟”超宽、超深还是学生观的问题。尽管力求改变师生关系,但由于老一套的师生关系很难改变,又加之表面上实施素质教育,实质上还是一味提高教学质量,考试评比依然在进行,逼着老师还是以君臣似的关系,因此师生间的地位和心灵代沟超宽、超深。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有关因素

1.传统观念僵化,是师生间权利、义务模糊、混乱的根源众所周知,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封建教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甚至“师生如君臣”之观念根深蒂固。纵观我们教育现状,“师道尊严”观念的惯性仍很大。在这种观念的导向下,我们对新课程的任何师生关系理念都难以接受,更谈不上实施。任何改革观念先行,旧的师生关系理念没能转化,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落实师生应有权利和义务最具破坏性的阻力源。2.法制意识淡薄,是教师侵犯学生权利的内在原因近年来相关教师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历历在目。轻的罚站、羞辱、罚做作业……;重的抓耳朵、谩骂、殴打……(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侵犯行为无轻重之分)。凡此种种,可谓屡屡发生、普遍存在--每一年的通报都有。这就说明,我们教师队伍中不少人的法制意识仍十分淡薄,同时也说明教育制度伦理建设在校园内还没有得到加强--变革的内因没有得到改变,师生间的权利和义务自然也无法明晰,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便成了一句空话。3.过多筹划包办,是我们限制学生独立的潜在隐患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同时滔滔不绝地讲解;我们这样做,表面上似是关心备至,可实质上是将学生的义务变成教师自己的义务。直到现在,我们有几个人已认识到这做法是剥夺学生独立性,不让他们行使自己权利的严重“越位”隐患呢?4.师德品质欠修,“教师形象”失掉应有的光辉和魅力作为一个教师,必然需要学生尊重、爱戴和亲近,教学效果才能因之而如愿,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明证。而要得到学生的爱戴,教师就得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具备内在的人格魅力。

5.真情投入不足,“关爱学生”缺乏具体行为和艺术为人师,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乃天职,这尽人皆知。可是我们在与学生交往中,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显得高高在上,缺乏坦诚。师生间的情感关系自然是冷漠,浮于表面的。抛弃坦诚犹如丢失灵魂,只有躯壳的“师爱”毫无意义和价值。6.教学过程呆板,“激发兴趣”失去应有的活力和生机稍有一定教育学知识的人,都知道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可是近些年,社会迅速变化,教材不断翻新,学生知识的获取渠道多样化,我们的课堂一些教学却还停留在“教材加参考书,黑板加粉笔”的旧模式上,已是很落后了。

上述分析几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它们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从不同角度证明:师生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紊乱,情感沟通冷漠,导致对立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佳乃至效果全无。它们警示着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师生关系诸多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的深入研究和以人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切实建立迫在眉睫!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做一个富有爱心的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要爱学生,理智地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学生。要在实际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通过查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知道学生原有的阅读水平,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讨论、总结,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就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活动了解学生的作文心理实际,调查内容包括题材来源方面的、题目方面的、文章体裁方面的、思想情感方面的、习惯态度方面的、词语使用方面的等等。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的作文心理实际才能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将心中已有的生活积蓄用文字的形式很好地表达出来。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相信大部分老师做事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好。如果学生认识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优秀品格、丰富常识、强烈的责任感及对他们深深的爱,学生就会自然地亲近老师,学习上也会比较自觉。当然这样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具备那些优秀的品格。这种情况下师生关系就会比较融恰。

(二)开拓途径,走进学生的世界

目前每个班大都在60、70人,一个语文教师往往要带两个班,每年可能还要换班,要同每个同学进行密切的交往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抓住需要重点培养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指导与联系。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周记等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把握。批评和表扬学生要分场合,注意言词。

(三)身传重于言教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平等的,教师要认识到,他与学生的关系不仅止于知识的授受,而且包括人格的影响,不但要言教,而且要身教。优秀的语文教师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意义。如于漪、钱梦龙、宁鸿彬等语文特级教师都是具有非凡人格魅力的教师。目前的教育改革,非常注重师生“交互主体的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老师引导,师生共同生成答案;而不再是仅教师讲学生听,听完后将课本一合,能力上并没有什么大的提高,不能培养学生自己的能力不说,反而使他们原有的想象力、思维力都退化了。

(四)注重个别差异

语文不是短期就见成效的学科,学生的水平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数理化成绩非常好,偏偏语文成绩很差,有些则恰恰相反。语文教师要秉着有教无类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老师只有公正、公平、不偏心,才能赢得学生的普遍爱戴。于漪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出色。

(五)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与“学生观”

首先要实现传授者角色转变,让教学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新课程中要改变过去片面强调知识传授的方式,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与学生共享资源,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角色的一个本质转变,为此我们要努力做到:帮助学生选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共同探讨如何达到所制定的目标;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学会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意见”,脸带笑容,主动地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互相交流,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不断修正提高自己。

再次教师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用现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最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也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探索和改进。教师有亲自实践的经验,经过自己的研究与努力,并通过与同事的合作,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多用网络、多媒体做些与教学有关的事项。因此,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去,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

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那么,教师的新角色,不仅是学生的引导和促进者,也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同学生一起交流,同学生一起讨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一个榜样效应。新课改背景下要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老师就应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中教育观念。老师应该与学生和谐平等相处,把学生当朋友看,一个老师能够把学生当朋友看,学生反过来也会把你当朋友看。这样,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四、总结中学语文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要通过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这种关系一旦形成,将会给老师的工作,学生的学习及成长带来很大的便利。新的时代迫切的要求语文教师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实践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迈克富兰[加]变革的力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

[4]翟晓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科技教育创新,2008,(6).

[5]褚远辉,张平海,闫祯.教育学新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6]李瑜.我国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4

[7]韩云洁,杨淑娥.新课程呼唤新型师生关系[j].科技资讯,2007,(3)

[8]金生宏.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9]钟启泉,崔允嚯,张华.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10]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杨真